宁夏的枸杞、新疆的苹果、云南的普洱茶、甘肃的冬虫夏草……近年来,越来越多西部地区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百姓生活。日前发布的《2024淘宝丰收节报告》显示,今年前8个月,农产品销售增速最快的50个县中,有23个来自西部地区,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7个省份。其中,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是农产品电商增速最快的县域,销售额同比增长675倍。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主任郭红东分析,从供给端看,新疆、云南、贵州等西部省份都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从需求侧讲,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对高品质农产品有较大需求,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农产品消费前10省份。此外,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体系逐渐畅通,为电商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认为,随着短视频平台用户黏性不断提升,短视频电商业务稳步发展,商业化变现效率持续提高。截至6月,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5%。
郭红东表示,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连接生产、消费两端的桥梁,手机作为新农具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过去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生产流程不了解,很多好产品被藏在深山里卖不出去。而电商直播能够透明、直观地向广大网民展示种植、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增强其购买意愿,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例如,今年丰收节,某淘宝主播向消费者推介酸甜可口、香味浓郁的刺梨,直播带动一款“头茬刺梨NFC鲜榨果汁”热销,仅一个小时直播间成交额就达到300万元。报告显示,今年前8个月,淘宝天猫平台农产品直播销售同比增长33.2%。
“电商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打造农业品牌的重要途径。通过电商平台,商家可以实时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确定产品标准、做好包装设计,让农产品变成农商品,进而实现品牌化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淘天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左臣明说。
在郭红东看来,电商不仅降低了开店经营的成本和门槛,同时借助半托管等模式创新进一步助农增收。“半托管模式意味着商家不需要自己开店,直接托管给平台,平台提供流量运营、提升商业效率等相应服务,商家只负责把好品质关、做好物流保障即可。”
入驻淘工厂3个月后,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唐永忠有了“豇豆大王”称号,当地生产的豇豆3个月内销售量达100万单。“从卫生条件到产能规划,再到包装规格,平台会派驻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利润。”挣到钱的唐永忠打算投入1000万元购买现代化生产设备,带领周边4000户农民增产致富。
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解决了,但不少地区生产仍不够规范,标准化是电商下一步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郭红东建议,应建立起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全产业支撑体系,鼓励当地头部企业、供应链企业以及“新农人”,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组织化生产模式。
“新农人”是指具有一定电商运营经验返乡创业的人,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天猫豆轶坊食品企业店负责人陈治国就是其中一员,自2020年返回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创业以来,陈治国致力于传承发扬非遗事业,把非遗与电商相结合,其店铺售卖的五香小圆豆干、盐卤小锅豆腐等非遗产品颇受好评。
“我们调查发现,平均每个网店直接带动就业3人。2022年,全国7780个淘宝村、2429个淘宝镇有360万个店铺,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左臣明介绍,一些地区形成了“电商+产业带”的产业集群模式。例如,湖北省郧西县下营村构建了一条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产业链,新增材料加工工人、客户服务、物流配送员、网络技术员和销售员等岗位,实现就业模式多元化。未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农村电商将进一步发挥就业创造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打好创造“数字新岗位”和推动产业升级“加速器”两张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记者 李芃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