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渭南韩城市一男子发布实名视频,举报当地一资源再生企业违规施工、破坏环境,致70万吨垃圾流入黄河,当地环保部门对群众举报视而不见,充当企业“保护伞”,视频引发关注。
9月3日,韩城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8月28日网民黄某某实名举报,反映韩城市生态环境局充当韩城市兴禾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治理项目保护伞等问题,韩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即成立由纪委监委、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相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严格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置,并向社会予以公布。
作为孕育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滋养了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果网民黄某某举报内容属实,涉事企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做法无疑属于顶风作案,这或许也是当地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并表示开展全面调查的原因所在。尽管如此,此次事件还是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如果受到伤害的不是黄河,是否还会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实名举报视频引发网络热议,此事能否得到妥善处理?
在举报视频中,黄某某称,韩城兴禾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利用合法手续的环境治理项目,进行违法违规经营。塌陷的土地、污浊的垃圾、刺眼的车轮碾压印记……举报视频里的景象触目惊心。然而,相关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他说的这些是诬告”。黄某某则表示,2023年他曾通过官方渠道提交过举报材料,但未被重视。此次实名举报后,当地有关部门已经与其联系,相关证据已经提交。
到底是举报人“诬告”,还是涉事企业“胡作非为”,当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问题是,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举报人黄某某当初通过官方渠道举报,为什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舆论效应的推动之下,官方应对越雷厉风行,越是显示出此前办事拖沓——倘若早点重视举报线索,何至于陷入如此被动的工作局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眼前账”不仅是短视的,而且是愚昧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就要用最严厉的问责追究责任。痛定思痛,希望当地能拿出足够的勇气面对问题,拿出足够的诚意去解决问题——这既是为了保护黄河生态,更是为了保护地区发展,保护地方政府应有的形象。
(赵志疆,作者是资深时事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