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讯 | 财经 | 法治 | 影视 | 棸焦 | 公益 | 道德 | 教育 | 社会 | 科技
文化 | 廉政 | 房产 | 旅游 | 消费 | 网评 | 生态 | 医卫 | 地方 | 案件 | 监督
食品 | 民生 | 能源 | 文物 | 关注 | 权益 | 报道 | 健康 | 三农 | 汽车 | 图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滚动新闻: ·第11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正在磋商 ·拜登签署含涉华消极条款的对外军援法案 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日本6.6级地震后,震中附近一座核电站出现故障 ·中方回应美对华再掀301调查:一错再错 ·王毅:遵守国际法没有“例外”,美国没有“特权” ·揭“伏特台风”真相:操弄网络攻击溯源 栽赃陷害中国 ·中法战略对话在巴黎举行 ·外交部:致力于一道缓解红海紧张局势 ·朝鲜进行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 ·世卫组织说加沙北部医疗援助中断近两周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报道 > 内容  

牡丹花动洛阳城

发布日期:2024-4-12  查看次数:2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核心提示:又逢4月,河南洛阳迎来一年一度的“牡丹时刻”。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唐代诗人徐凝的这首诗作,道出牡丹绽放时的倾城盛景。

  又逢4月,河南洛阳迎来一年一度的“牡丹时刻”。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赏花游园,共赴一场别具意趣的“神都花事”。

  当前正值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银丝贯顶”“乌龙捧盛”“贵妃插翠”“墨池金辉”……次第开放的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尽态极妍,仅是名字,就足以引人咂摸其中的文思雅韵。

  邙山远眺,洛水悠悠。牡丹锦簇的洛阳城,藏着几多故事?

  这是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巨型牡丹景观造型(无人机照片 2023年4月16日摄)。新华社发(黄政伟 摄)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从自然地理视角看,牡丹择地洛阳,可谓“天时地利”兼具。

  洛阳地处“天地之中、九州腹地”,素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称。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100余位帝王在此定鼎。

  这里,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高峻雄伟的山脉伸出臂弯,将洛阳盆地护佑其中。黄河、洛河、伊河等众多河流纵贯交织,冲积形成肥沃的土壤。

  正因如此,洛阳一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十分适宜种植喜凉恶热、宜燥惧湿的牡丹。据了解,中国牡丹共9个野生品种,其中3个都在洛阳自然分布。

  那么,古人所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是否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据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李清道介绍,早在21世纪初,河南省的地质工作者就曾对洛阳地区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壤、水样进行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发现,洛阳当地土壤中,钙、镁、铁、锰、铜、锌、硼、钼、钒、钴、铬、镍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特别是锰、铜、锌、钼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这些牡丹生长所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能有效地促进其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造就了洛阳得天独厚的花木生长环境。”李清道说,从生物地理学意义上看,牡丹选择洛阳,也是一种必然。

  据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梁艺馨介绍,2020年7月,该中心申报的“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标志着洛阳市的牡丹地域特色得到国家级认可。洛阳牡丹有了专属“身份证”。

  自那以后,红金二色搭配、主体取汉字“洛”形,图案似一朵盛开的牡丹、又似一只展翅的凤凰的“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当地全面投入使用,并走出河洛,走向世界舞台。

  “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

  牡丹作为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与其他众多观赏类花卉一样,洛阳牡丹原生于野外,后经历代园艺师巧植善种,才得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珍奇品种也不断增多。

  “洛阳牡丹究竟从何时开始由野外生长转为人工培植,目前已不可考,但根据文献记载可知,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有关于牡丹药用价值的记载。”李清道说。

  到了距今1400余年的隋朝时期,洛阳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其人工栽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南宋经史学者王应麟所著的《海山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彼时,已经有“飞来红”“一拂黄”“颤风娇”等众多牡丹品种,批量入驻隋朝皇家园林。

  到了繁盛的大唐,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牡丹,不仅契合皇家的审美趣味,也备受民间士民喜爱,种植规模更大、技艺更为成熟,由此催生了专门培育牡丹的职业工种——“花师”。

  据讲述唐代轶闻奇事的《龙城录》一书记载,洛阳人宋单父,是个种牡丹的高手,“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唐玄宗听闻此事后,便将宋单父召至骊山。在宋单父的妙手之下,上万株形态花色各不相同的牡丹在骊山绽放。唐玄宗大喜,“赐金千余两。内人皆呼为花师,亦幻世之绝艺也”。

  可见,唐朝时牡丹的培育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无论宫廷寺观,还是街巷家院,“人人爱牡丹,家家种牡丹”蔚然成风。

  到了宋代,牡丹的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提高,牡丹品种日益增多,理论体系也日趋完善,出现了诸多牡丹谱录和一批实操“工具书”。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洛阳牡丹记》,被相关学者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记载牡丹品种及栽培管理的专著。

  “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白敛末一斤和之。”“浇花亦自有时,或用日未出,或日西时。”“棘气暖可以辟霜,不损花芽,他大树亦然,此养花之法也。”……由此不难看出,北宋时,人们对栽培牡丹的要求已经颇为严格,从选地到技法,都十分讲究。

  也正是在《洛阳牡丹记》中,欧阳修发出“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的感叹。

  “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自此流传开来。

  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之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洛阳牡丹也历经兴衰浮沉,部分品种渐渐灭绝或失传。

  据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治民介绍,由于没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和机构,民国初期,洛阳的牡丹品种仅剩50余个,到上世纪60年代,牡丹品种也只恢复到100多个。

  “1992年7月,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将国家牡丹基因库落户在洛阳市郊区苗圃,作为牡丹种质资源的活体保存库,保存和管理牡丹品种的遗传资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数据。”黄治民说,这是依靠科技进步,让牡丹进一步花繁竞秀的重要基础工作。

  历史上,地处北邙的国家牡丹园,正是隋炀帝“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的西苑所在地。时至今日,园区内共栽植牡丹20余万株,收集引进国内外牡丹种质资源1365份,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牡丹品种基因。

  “洛阳国家牡丹园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品种活体保存、无性繁殖和科研基地,也是我国收集牡丹资源最多的牡丹专类园,集牡丹科技研发、游览观光、国际交流、科普推广等为一体。”梁艺馨说。

  在国家牡丹园工作人员的科技攻关和共同努力下,曾经“花开花落二十日”的洛阳牡丹,早已实现“花开花落随人意”。放眼望去,阵阵暖风吹来,满园繁花似锦。

  4月1日,游客在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内赏花游玩。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溱洧河畔,青年男女相携而游,互赠美丽的花朵以表情意,留下《诗经·郑风》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诗句。

  这或许是牡丹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第一次“亮相”。

  “由于花形相似、花期相近,先秦时期,牡丹和芍药统称‘芍药’,后来才有了木芍药、草芍药之分,这其中的‘木芍药’便是牡丹。”李清道说。

  约1600年前,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有感于曹植《洛神赋》,神思驰骋,创作出传世之作《洛神赋图》,洛水之畔,几株牡丹似在迎着微风轻轻摇曳,神气飘然。

  这是目前可查的我国历史上将牡丹“入画”的开端。

  作为“百花之王”,牡丹素来就是太平盛世的最好注脚,在我国文化史上可谓“顶流”IP,引发无数文人骚客讴歌寄情。

  据不完全统计,仅唐代吟咏牡丹的诗词,就有二百余首:李白笔下,她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王维眼中,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开之时,白居易呼朋唤友,“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错过花期,他又叹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而在风雅的大宋,春日暖阳下,把牡丹花簪在头上是当时最时尚的打扮。就连天命之年的苏东坡,也会在赏牡丹途中簪上一枝,写下诗句打趣,“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不只士大夫阶层的推崇,唐宋时期,洛阳全民赏牡丹已成风俗,并逐渐衍生出别具特色的牡丹文化。

  据《洛阳牡丹记》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至花落乃罢。”北宋时期,洛阳社会各阶层对牡丹花事活动的痴爱,由此可见一斑。

  许是入眼、入诗还不过瘾,洛阳人还将牡丹“入馔”,将对牡丹的喜爱,付诸人间烟火之中。

  洛阳水席,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

  水席之“水”,一来是因为所有热菜皆是汤汤水水,可作为汤喝;二来则是上菜犹如“行云流水”,全宴共有24道菜,吃罢一道,撤后才再上一道。

  这水席中的“头牌”,便是“牡丹燕菜”。

  佳肴上桌,只见一朵色泽娇黄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用筷子挑起花下的几缕银丝送入口中,细细品尝,酸辣咸鲜、爽滑适口,似有燕窝的味道。任谁也想不到,原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白萝卜。

  “菜中开出牡丹花”,可谓中国饮食文化里“食不厌精”的典型代表。

  此外,牡丹饼、牡丹粥、酥煎牡丹、蜜浸牡丹等吃食,也屡见于历史文献之中,造就舌尖上的“国色天香”。

  洛阳牡丹史,古今盛衰事。古人有云:“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而得。”历史轴线的每一次延伸,都在洛阳留下了脚印。

  是以,洛阳牡丹不仅是自然景观,更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时至今日,牡丹不仅是洛阳的城市名片,更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牡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数千年演进而辉光日新,花脉不断、文脉不熄。

  这是洛阳国家牡丹园中的牡丹。(受访对象提供)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往事越千年,牡丹与洛阳的故事,却枝枝蔓蔓、生生不息。

  在洛阳街头来一场CityWalk,大大小小的牡丹元素随处可见。在十字路口,抬头就能瞥见牡丹造型的红绿灯,明暗闪烁间,引导行人来来往往,煞是可爱。不经意低头一瞧,脚边的窨井盖上也雕刻着牡丹造型,让人不由莞尔。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确定为洛阳市“市花”。次年4月,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拉开帷幕,一举吸引约250万人次的游客。2010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牡丹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升格为国家级节会。

  以花为媒,洛城四月,赏玩之乐,无穷尽也。

  走进位于洛阳市中心的王城公园,随处可见身着华服、手摇团扇的“大唐公主”,在盛放的牡丹花丛中穿梭流连。几公里外,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花开成海,花神迎宾、番邦喷火秀等沉浸式演艺轮番上演。

  “换上汉服,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和千年前的古人一样踏春赏花,真切感受到了古都的文化风韵,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浪漫’。”天津游客陈女士说。

  从洛阳市中心一路向南,一座高大庄重、采用传统唐代建筑风格的特色博物馆,耸立在城市现代轴线南端。

  “洛阳牡丹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座牡丹专题博物馆。”工作人员田梓桢介绍,该馆不仅展陈有牡丹元素的文物遗存,还采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手段,让游客可以“五感”体验牡丹文化之美。

  在全息成像等“黑科技”加持下,馆内的牡丹在数字空间常开不败;而在声光电动态演绎下,缓缓走过回廊,就会有牡丹随着脚步绽放,幻化成不同造型和颜色,步步生花,如梦似幻。

  这是河南洛阳王城公园内的牡丹花。(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我们还以洛阳牡丹相关历史典故为基础,打造了沉浸式奇妙游,让游客感受洛阳牡丹的文化内涵。”田梓桢说。

  距离牡丹博物馆不远,便是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春色正酣,龙门旖旎的山水、古朴的石刻与各色牡丹交相辉映。卢舍那大佛前,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往来不绝,时不时可以看到如《簪花仕女图》中一样打扮的游客双手合十,与大佛合影留念,“来龙门石窟变装‘打卡’”一度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牡丹文化节期间的龙门石窟,也开启了“夜游模式”。在伊河对岸远眺,只见灯光装饰下的洞窟、像龛似点点星光,悠悠地缀在山崖间,柔柔地倒映在水波里。千余年时光在此间折叠,历史的厚重与浪漫扑面而来。

  贯穿日与夜,链接古与今,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据节会主办方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共策划安排“相约神都·漫步花海”“国风耀隋唐·盛世满天香”等11项主体活动,预计将吸引超2000万人次游客。

  牡丹引流,以文化人。秉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理念,古都洛阳正在演绎“城是一朵花,花是一座城”的佳话。(记者 李俊 张兴军 袁月明)

 
热门·推荐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严明纪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直播间里的“受害者家属”:不想要同情的流
· 2024年春风行动收官 发布岗位超430
·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 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 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点击·排行    
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 在因城施策方
陕西榆林|现实版《狂飙》悲剧再次“上演”
境外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有哪些圈套?
雷佳音:想演好戏,就做个有心人
上半年全国共追回外逃人员582人 追赃1
高额彩礼娶媳妇没几天就跑了 彩礼诈骗盯上
防晒衣火爆背后
多一分体谅 生一分清凉
以案说法|河南信阳:划拨的养殖农用地能否
“内鬼”被双开:泄露应当保密的内容!

热门·图文    
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 在
陕西榆林|现实版《狂飙》悲剧再
境外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有哪些圈套
雷佳音:想演好戏,就做个有心人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新华瞭望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8655196号 

    Copyright@2024 by www.snxin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