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内咨询行业龙头企业凯盛融英进行公开执法。据称,该公司经常联系涉密人员、国防和科学等敏感领域的官员,以高额报酬雇用咨询专家为名,非法获取各类敏感数据,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风险隐患。中方公布了这起案件的大量细节,其中一些内容可谓触目惊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近日通过新修订的《反间谍法》的背景下,这起案件以铁一般的事实提醒人们,通过堵上安全漏洞促进有关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十分必要而紧迫。
这起案件的曝光可以说给中国民众上了一堂很好的安全教育公开课,从中不难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业态的不断出现,比起冷战期间“派间谍”的传统方式,现在刺探敏感信息的手段更隐蔽、也更多元化,其中不乏大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为。比如在凯盛融英一案中,为满足“客户需求”,该公司鼓动一些涉密科研单位的专家利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变通方法“侧面”回答敏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凯盛融英扮演了“信息掮客”的角色,这是过去比较少见的。
需要说的是,凯盛融英此前的做法同时也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道德行为。它通过打擦边球、甚至违法违规的方式,以提供非法的“敏感信息”作为诱饵吸引客户,并从中实现业务规模的高速增长,这不仅对其他合法经营的同类公司形成了不正当竞争,也容易鼓励其他公司进行效仿,形成恶性竞争的同时也将安全漏洞的口子越撕越大。对这类非法行为及时叫停,实际上是对整个产业的保护,目的是营造积极健康的行业氛围,让更多公司参与公平竞争。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方发起的调查和处理都依法依规、合情合理,产生的效果也是完全正向的。然而它却似乎让一些人感到如坐针毡。情绪最激烈的是一些美西方媒体,它们利用这起个案对中国修订《反间谍法》发起集体攻击。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政治恶意。它们试图在外资企业中煽起一股对中国市场不正常的“不安全感”,对中国投资环境大肆抹黑。人们看到,每当中国采取行动打击境内间谍活动的时候,这些人都表现出反常的紧张和激动。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讽刺的是,同样在这两天,美国佛罗里达州长一连签署限制中国人买房等三项法案——仅仅出于毫无理由的“担忧”。这是最近几年美国国内各种荒腔走板的“安全措施”的一个缩影。看来美国舆论不仅“双标”玩得转,对华盛顿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击正当合法经营的做法也是深谙其道,以至于一看到“国家安全”就条件反射地联系起“打压”来了。
同时,他们绝口不提的是,出台专门的《反间谍法》本是国际惯例。去年,英国就曾大幅修订反间谍法律,打击网袭和间谍活动。此前,德国政治学者也曾评价,相比美国,中国制定《反间谍法》已经晚了近百年。为什么他们本国实施反间谍法,就是理所当然的“法治”,而中国完善《反间谍法》,就可能“阻碍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呢?除了习惯性的傲慢和双标,这也是在为“脱钩断链”做舆论配合。
其实美西方舆论的这套说辞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它们在中国投资追求的是利润和投资收益,分享中国高速增长的红利,而不是要来中国做间谍的。既然不是来中国做间谍的,那中国完善《反间谍法》跟外商外资有什么关系呢?中国《刑法》还有死刑的规定呢,也没见外商外资天天害怕这个。你要是来中国贩毒当然有死刑风险,也才会担心被枪毙。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有外媒称,中国的这次行动“发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信号”,还有的渲染“这是对在华咨询顾问和外国企业发出的最新寒意信号”。要我们说,这是心里有鬼的表现。只是他们心中的“寒意”,侵袭不了现实的“暖意”。据5月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8%。外国对华投资也一直保持增长。可见,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