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崤山腹地、海拔800至1200米,千姿百态的山岭沟坡纵横起伏,赋予河南灵宝市寺河乡独特的资源禀赋,这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地。
据了解,寺河乡的6万余亩果园,年产优质苹果3000万公斤,被誉为全国优质苹果外销基地之一、国家无公害苹果示范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所产苹果色泽艳、味道美、硬度大、耐贮运、含糖量高,红富士等果品多次在全国果品鉴评会上获金奖。
离山顶最近的村庄便是寺河乡的南埝村,这里的海拔在1200米以上。满山的苹果树,从开花、结果、生长、收获,成为这片山林一年四季随节令变换的最美风景。
时下已过了采摘季,满山的苹果已“颗粒归仓”。素有“小淅川”之称的南埝村庙上组,家家院里此时都堆满了色泽鲜艳的苹果,村民把苹果该销售的销售,该入库的入库,该冬藏的往窑洞里储存,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李彩霞山下租的冷库里早已堆满了苹果,除了自家20亩果园收的五六万斤苹果外,还储存有亲戚、乡邻家的苹果,共有16万斤。“这季的苹果价格好,每斤卖到四五元,我已经卖了1万多斤。”李彩霞说。
白天在山上果园里忙,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视频接单,晚上再到山下去发货,李彩霞一点也闲不住。从父辈开始,家里种了30多年苹果,到了李彩霞这一代,通过手机“解锁”了网上销售新渠道,微信朋友圈里的上千人,都成了她的客户,所以她家的苹果卖得最快、卖得最好。她不仅卖自家的果子,也帮着亲戚、邻居卖。
2022年,寺河乡的苹果又迎来了大丰收。但受新冠疫情影响,销售发货渠道受阻,李彩霞便更积极地帮助乡邻推销苹果。她说:“我一个人的利益为小,全村人的利益为大。”
这几年苹果丰收、价格也好,村民都说得益于对老果园的升级改造和科学管理。过去总怕果子结得少,不敢剪枝、稀花、疏果,现在乡里培训后,才明白果子要科学管理才能长得好,所以现在家家都很重视科学管理果园,使用有机肥保障土壤的肥沃、苹果的好品质,这也是寺河乡苹果好吃的“法宝”。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即便是百年苹果这一传统产业,也在不断的升级中改变着寺河乡和南埝村人的生活理念,提升着他们的幸福指数。就拿李彩霞的嫂子蔡景云来说,从南阳嫁到寺河有30多年,她们一家的生活也跟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她家3个孩子,两个都靠着卖苹果的收入上了大学。
“我小儿子去年考上了长春大学,我们两口子想好了,将来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哪里工作,我们就在哪里给他买房子。”蔡景云说,“这是过去不敢想的事,但现在有这样的底气。”靠山吃山,做足苹果大文章,乡村振兴让山乡人的日子越来越好。(纪雨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