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讯 | 财经 | 法治 | 影视 | 棸焦 | 公益 | 道德 | 教育 | 社会 | 科技
文化 | 廉政 | 房产 | 旅游 | 消费 | 网评 | 生态 | 医卫 | 地方 | 案件 | 监督
食品 | 民生 | 能源 | 文物 | 关注 | 权益 | 报道 | 健康 | 三农 | 汽车 | 图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滚动新闻: ·中法战略对话在巴黎举行 ·外交部:致力于一道缓解红海紧张局势 ·朝鲜进行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 ·世卫组织说加沙北部医疗援助中断近两周 ·外交部:美处心积虑打压中国芯片产业 ·以色列宣布将暂停拉法部分区域军事行动 ·南部战区位南海海域组织例行海空联合演训 ·日本石川县震后失联人数增至179人 ·普京签署命令举办俄中文化年 ·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为推动红海紧张局势降温作出不懈努力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内容  

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发布日期:2022-4-27  查看次数:32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核心提示:80岁的他,是画家,也是作家。有文学创作冲动的时候,他就到书房去写;有了用绘画表达的欲望,他就走进画室。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甜蜜而幸福的往返..
 

【走近文艺家】

  作者:蒋肖斌(中国青年报记者)

  80岁的他,是画家,也是作家。有文学创作冲动的时候,他就到书房去写;有了用绘画表达的欲望,他就走进画室。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甜蜜而幸福的往返——绘画更私人化,是一种个人的心灵感受,一种排遣,一种抒发;文学更多承担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责任。

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冯骥才近照 王晓岩摄/光明图片

  前些日子,冯骥才刚过完80岁生日。他觉得,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大河,有时候在中流击水,有时候还“兴风作浪”,但过了80岁,人就开始往下沉,静水深流,沉静下来。这种沉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个好处,让他能渐渐想起过往的生活,“远去的东西回返过来,就多了点人生况味”。

  80岁生日前夕,冯骥才的中短篇小说集《多瑙河峡谷》和随笔集《画室一洞天》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算是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两本新书,一本讲书房,一本讲画室。写书和画画,恰好是冯骥才的两样“老本行”。冯骥才家中的书房和画室,是在一个廊子的两头。有文学创作冲动的时候,他就到书房去写;有了用绘画表达的欲望,他就走进画室,“这是一个甜蜜的往返,很幸福”。

  很多人不知道,冯骥才的文艺之路是从作画开始的。每逢人生的重要日子,冯骥才都有作画的习惯。50岁的时候,他画了一大片树,已经入秋,但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当时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60岁的时候,他画了一幅《豪情依旧》,一只船在大江中扬帆,“当时我开始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需要这么一股力量”;今年80岁,画什么,他还在想。

  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冯骥才也会画画,和妻子一起画一对小鸟。这个“传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一起画了一对在风雪中的小鸟。后来,风景不断变化,但两只鸟一直都在。

  冯骥才的母亲是山东济宁人,那个地方的特点是“又文又武”。文,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武,有水泊梁山,是当年武松鲁智深们活跃的地方。他的父亲是宁波人,唐代以来,整个家族世代都是文人。山东人的阳刚,浙江人的细腻,两种文化对他都有影响。

  50岁的时候,冯骥才到宁波办过一个画展,他第一次卖画就是在宁波。“当时没有钱修缮贺知章的祠堂,我在画展里选了5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卖了捐了款。”如今,祠堂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这样的事情,冯骥才做了很多,“我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功利,只是出于热爱”。

  后来,冯骥才又多次卖画筹款。“卖画救不了民间文化。那么大一个中国,那么多文化遗产,凭我卖画的那些钱能起什么作用?可能也有点作用,就是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当时卖完画,冯骥才有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后来他说,“我把我的心交给大地了”。

  对冯骥才而言,绘画更私人化,是一种个人的心灵感受,一种排遣,一种抒发;而文学更多承担了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责任。

  20世纪70年代,冯骥才开始写作,1977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义和拳》。当时,他住在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房中有一张桌子,全家人都在那桌上吃饭,吃完收走,他才能在上面写作画画。冯骥才用一些木条做了一个书架,把书都立在架子上。他有一张照片,穿了一件很旧的衣服,胳膊肘还打了一个补丁,身后全是书,就是站在那个书架前拍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生活慢慢改善,他才有了书房。

  有人认定作家的书房一定是满屋子的书,整整齐齐像图书馆一样。实际上,冯骥才的书房是杂乱的,书和艺术品完全混在一起。别人帮他收拾房子,他要求一张纸都不能动,“我知道我需要的那张纸能在哪一堆里找到”。

  “作家的书房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冯骥才说。

  从写作的意义上,冯骥才曾和文学阔别20年,“但是我不会离开文学”。在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他经常会有文学创作的冲动。文学想象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大地上奔跑的时候,“特别是晚上坐在汽车里,听着音乐,好几个小时,文学想象就忽然出来了”。

  有人问他,有什么写作计划?冯骥才回答,没什么计划,“写作是一种快乐的创造,过去几十年生活的积累太多了,我止不住地一篇一篇地写”。

  《多瑙河峡谷》中的五篇小说,在真切的现实中引入了梦幻、奇幻、奇遇等元素,亦真亦幻,是他之前没有过的风格。冯骥才说,对文学的热情是天性,搞文学的人,当对生活有热情的时候,必须要用文字来表达。

  冯骥才坚持要把文学写成艺术品,所谓艺术品,就是要有审美价值。他还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冯骥才说:“现在我和以前有一点不同,以前更希望和读者一块儿认识生活,现在我觉得文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留下审美的形象和对时代的思考。一个好的艺术家要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别是审美的精神。”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7日 13版)

 
热门·推荐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 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 广西南宁:橘熟上市正当时
· 坚持严的基调,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 闻令而动 勇挑重担

点击·排行    
“风光”这边独好,“沙戈荒”引来“金凤凰
新华述评:巩固文化主体性
第一观察|习近平主席会见布林肯的深意
中国香港青年代表在人权理事会发声支持香港
伟大中国梦里不应有雾霭
任君:行得正何必怕“半夜鬼敲门”
践行初心担使命--记丽水莲都区紫金街道社
筑牢思想的堤坝 严防年轻干部“早节不保”
达州:惠民保供“储备肉销售门店”开业啦
疫情防控 木垒县法院工作队在行动

热门·图文    
第一观察|习近平主席会见布林肯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习近平对
五年来全国十大流域Ⅰ—Ⅲ类水质
比壮阳药还给力补肾10种食物(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新华瞭望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8655196号 

    Copyright@2022 by www.snxin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